『乐趣圈』提供在线八字起名、QQ和微信网名大全、十二生肖、星座运势等语言文化知识及相关查询工具。 投诉举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专题频道 > 二十四节气 > 浏览文章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民俗以及养生

来源: 乐趣圈 时间: 2021-03-18 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民俗以及养生

清明,一般在阳历4月4日---6日之间,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此时气候清爽温暖,万物“吐故纳新”,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既有祭奠先人的怀古幽思,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极富特色的节日。

清明的民俗

踏青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因为封建社会中的妇女日常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极难得踏青的机会,因而妇女们在清明比男人玩得更开心。在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京都人民游春踏青的热闹景象。

扫墓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内容。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在我国很多分地区,在清明节前几天,会对祖先坟墓培土、修整。及至清明当天,率领子孙在祖坟前,设立香案、备酒食、献花、诚心祭奠,各家各户在门前插柳,表示为逝者的悼念。

寒食

寒食有凄风苦雨,以断火、冷灶为气氛。早时民俗中的断火三日,其实是为了清灶,以新火换旧火。三天不用火,吃冷食以清理肠胃。

插柳戴柳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人家。”人们认为柳可以祛鬼,而称之为“鬼怖木”。清代民间还有“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说明插柳戴柳已经成为清明时节青年男女的节日必备装饰了。有些地方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深受人们欢迎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但会在白天放,甚至夜间也放。夜里会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夜晚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古时,有些地方会剪断飞上蓝天后的风筝,据说这样能去除厄运,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

清明前后,太阳渐暖,雨水增多,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荡秋千

秋千最初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其为秋千。秋千,顾名思义就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枝丫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演化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既可以锻炼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勇敢精神,如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养生

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

保持心情舒畅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同时又是高血压、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因此避免情绪低落、抑郁,过度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换衣不宜过早

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

饮食清补为主

清明,正是冷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天气时晴时雨,人体常出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饮食宜清淡,不宜暴饮暴食,注意生活规律。

温馨提示:文章的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下一篇 :春天最后一个节气,养脾最佳时机
相关内容

周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