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圈』提供在线八字起名、QQ和微信网名大全、十二生肖、星座运势等语言文化知识及相关查询工具。 投诉举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专题频道 > 弟子规 > 浏览文章

李大同:关于“弟子规”的一场搏斗

来源: 乐趣圈 时间: 2021-04-08 阅读:

作者丨李大同,生于1952年,四川南充人。1968年由北京插队至内蒙古草原,1979年起任《中国青年报》驻内蒙古自治区记者、机动记者、学校教育部主任兼科学部主任、《冰点》周刊创刊主编,高级编辑。现已退休

来源丨一枚新园地

几天前,一枚联系上我,要发表我十九年前写的两篇文字。我于是读了一遍,感觉很新鲜,好像不是我写的,而是别人写的。

这两天,一枚园地陆续发出了我在2001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以及《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这两篇。我看了一下读者留言,惊讶近20年前的文章还有这么多读者写下留言,有的读者还是当年的老读者,甚至还记得我当时使用的“端木”这个笔名。我感到很欣慰,当年算是没有白白记录,今天还有点用。

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过《中国青年报》的学校教育部主任。上任伊始,我才发现我对教育一窍不通,编辑们拿给我的要签发的稿件,我怎么也看不出新闻价值在哪儿。无奈之下,我告诉副主任你们原来怎么发就怎么发,我得先研究一下教育是怎么一回事儿。

我一次从报社图书馆里借了二十几本关于教育史、教育理论和联合国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考察报告等书籍,埋头攻读了近两个月,还包括许多有识之士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分析文章,终于形成了一套当代教育的价值标准。

将中国教育的现状与之比照,才发现中国教育与现代教育观几乎是背道而驰,中国教育对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精神的扼杀是惊人的,由此造成的中国学生的人格压抑扭曲,更让人心情沉重。

我于是确立了本报教育新闻的价值标准,对当代中国教育弊端的揭露和抨击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九十年代创办《冰点》特刊后,教育仍然是重要的选题,我自己也经常赤膊上阵,公号刊登的两篇文章,就是那时的产物——用笔名在本报刊登。

女儿到美国后,心态焕然一新,只用一年时间就顺利进入大学,在大学里也表现出色,曾作为优秀生的代表与国会参议员对话。同事们说,你上演了一出“胜利大逃亡”,我也觉得此生的教育使命终于完成了,算是不辱父责吧!

可是生活又给了我一个馈赠和考验,北京奥运会那年,我的儿子出世了。一场将长达20年的教育工程,又开始了。

小儿教育对我们的第一次挑战,是在他上一年级下学期,回来说学校要学生背《弟子规》。这是啥东西?我们没有在意,以为是和《三字经》、《千字文》一类的传统开蒙读本,背就背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儿子拿回一本《弟子规》,说老师让家长监督背诵。我翻开一看,文言文,这小孩哪能懂,背下来又有何用?可谁敢不从师命呢?我只好一句一句给儿子解释是什么意思。

解释了没几句,我就说不下去了,内心里涌起一股极大的反感:这里面所传递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与我心目中一个现代公民的标准相差十万八千里,其腐臭令人掩鼻。

我怒不可遏地告诉儿子:“咱们不背这个东西。你就说爸爸不许你背。”

儿子说,“那老师会骂我的!”

我不禁沉默。确实,如今没有哪个家长敢跟老师提意见,孩子就是人质,生怕得罪了老师,老师会迁怒于孩子。我是不是也得忍?

这个事情一段时间里折磨着我,拿不准是否值得为此与学校开战。先问了一下老父,他是在民国时代受的教育,“你们那时背过《弟子规》吗?”“没有。那是什么东西?”老父记忆力极好,幼时学过的胡适的诗现在还能倒背如流。

嗬,民国时代都不让孩子学的东西,怎么如今倒进了学校?这不是大倒退吗!

我又上网查,结果对《弟子规》持批评意见的人士所在多有,很显然,这不仅仅是我儿子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是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有现代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公民,还是俯首帖耳、阳奉阴违的S民和N才?

我决定发起反击。

很明显,如果跟老师交涉,老师会说这是学校的安排;找学校交涉,学校很可能说是区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学校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两位区教育局“督导员”的姓名和邮箱,这倒是个不错的交涉渠道。

我记下了姓名和邮箱,回家便开始写信。

XXX先生并请转xxx中心小学校领导:

你们好!

我是xxx中小一年级三班学生李xx的父亲。经反复考虑,我决定就《弟子规》问题向你们反映我们的意见和要求。

孩子去年9月上一年级后,学校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不知道怎么称呼,大概是“校本课程”吧,也就是说,这不是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而是学校自行规定的,因此,这应该也只能是一种“选读”。

我们赞成在统一教学规定之外,学校增设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补充课程——如同人的身体一样,人的精神世界也需要“杂食”才能丰富和健康,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我们也认为,这类校本课程的选择上,应该遵循两个原则:

其一是,被选中的课程应该是教育界和社会公认的适合孩子接受,并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其二,孩子是否要学习这些课程,事先应该征得学生父母的同意——在孩子未成年之前,父母必须履行监护人的义务,毫无疑问,这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

一年级开学之后,孩子回来说学校要求背诵《弟子规》。坦率地说,在我们所受教育的全过程中,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本“中华经典”。在多年的独立阅读中,也毫无印象。一年级的孩子背这样的文言文,当然是一头乱码,没有一句明白是什么意思。当我们给孩子讲解的时候,却发现一股传统专Z社会的腐臭扑面而来,这里面大部分对孩子的告诫和训导,我们都认为是错误的,不能接受的。

经进一步查阅资料,问题几乎不言自明。《弟子规》始作于康熙年间的李毓秀,修订于乾隆年间的贾存仁。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有清康、雍、乾三代帝王,由于是北方少数民族侵入、占领中国,极其担心统治的稳固性,因此在思想文化上,大力扑灭汉文化当中的反抗因子,至乾隆朝,终于酿成世所罕见的“文*字%Y”,杀人无数。

另一方面,借编纂《四库全书》,收缴天下文化典籍,凡不符合统治需要的,一概焚毁或大肆篡改,造成中华文化浩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个汉族秀才编纂的《弟子规》何以能够颁行天下?只有一个理由,这里面所制定的规则,极大程度符合帝王培育顺民、“奴才”的需要。

在我们看来,《弟子规》是奴化教育的一个范本,与现代公民社会背道而驰,几乎没有任何正面价值可言。别的不说,西哲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两相比较,高下立见。

我们当然不会将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校和其他家长,于是我们告诉孩子,这是一本坏书,不应该背诵,你不要管别的同学,自己不背就行了。可孩子说不行,“老师要检查”,“背不出来要挨骂”,他不敢不背。

这就涉及到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权利的问题。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理想的选择方式,应该是学校和家长共同选择,譬如由学校列出一份阅读清单(家长也可以推荐),交家长投票后学校认定。如果做不到,则应该保证底线——征得学生父母的同意。

就《弟子规》而言,如果学校和部分家长认为是一本必须背诵的好书,那这些孩子自然可以继续背诵;但如许多和我们有一样认识的家长而言,我们的孩子应该有拒绝背诵这种书的权利。

对《弟子规》的批评,网上很多,证明这绝非是一本公认的“传统文化经典”。附上近日看到的王立华女士的文章,所言完全代表了我们的看法。

以上所述,希望能研究并给予我们一个答复。谢谢!

李大同

2015.3.5

信写完后,迅即发给那个邮箱。这个邮箱究竟是装样子的,还是真实有效的,谁也不知道,更不可能判断收信人会有什么反应。不过我至少应该耐心等待至少一个星期。

不久后的一个星期天,班主任急匆匆地给孩子妈拨了好几个电话,似有急事。接通后班主任讲,今天一大早就接到校长的电话,校长说你们班有家长向教育局反映《弟子规》的问题。

校长问,这个孩子是否学习成绩不好?

班主任回答说,很好,双百生。

校长又问学生的家庭背景,答曰是知识分子。

校长沉默了一会儿说,那就不让这孩子背了吧!

班主任在电话中很委屈,说这是向北京重点小学学习的结果,难道他们都错了?最让我们哭笑不得的是,班主任说,“我们班背得最溜的,就是你们家孩子!”

我们兴高采烈地告诉儿子,班主任通知了,你不用背《弟子规》了!我们以为儿子会同样高兴,可儿子想了一下问:“那别人都在背的时候,我一个人干什么?”

我们顿时语塞。是啊,环境是决定性的。

我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讲给一个朋友听,她听后大感兴趣,立即转发到她的微博上,结果引起了连锁反应,短短两三天,转发就达到近万人,看来关心这个问题的人甚多。很快《新京报》也发现了这个小小的热点,开了专版予以讨论。

此时我其实更关心我这个单枪匹马的儿子,在周围一片朗朗背诵声中是否会受到心理压迫。还好,儿子说这时间他就自己写作业。

这一天终于等来了,二年级期末,儿子说全班都不背《弟子规》了。

我真希望将这种文化垃圾,彻底永久清除出中国的学校,还孩子们一个清洁的灵魂。

这场本来看似没有希望的搏斗,产生了我希望的结果。这可能意味着,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责任,这责任既是对自己孩子的,也是对整个社会的。

任何真正的社会进步,都不可能被上天恩赐,进步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热望、认知和行动。

只有行动之后,我们才有脸面对孩子说,“爸爸和妈妈对得起你,也希望你能对得起自己!”

温馨提示:文章的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下一篇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相关内容

周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