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圈』提供在线八字起名、QQ和微信网名大全、十二生肖、星座运势等语言文化知识及相关查询工具。 投诉举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专题频道 > 实时热点 > 浏览文章

辩论最可怕的是什么(辩论大神的思维逻辑)

来源: 乐趣圈 时间: 2022-10-25 阅读:

我见过的大多数“辩论高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把辩论技巧当逻辑,把逻辑当认知,最后把辩论技巧等同于认知能力。

先说把辩论技巧当逻辑——比如在辩论比赛中,最常用的辩论技巧之一就是辨析概念。现实中大多数人在交流时并不会对概念做过度严格的界定,这其实并不影响交流的有效性,但是很多打惯了辩论的人,会用辨析概念的方式,找别人说话时的各种漏洞,以证明对方说话的不严谨以及逻辑有问题。

再比如一些引导式提问、“打埋伏”提问等等,用于辩论场上,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打懵对方的辩手或者让对方无话可说,但这其实是辩论技巧的胜利而不是所谓的“逻辑”的胜利。只不过,很多人打辩论久了,会以为只有自己懂逻辑,而别人不懂。

在这个基础上,又会有人把“逻辑”能力等同于认知能力。也就是说,这些人会认为自己既掌握了“事实”,又有“逻辑”,那么对于一个问题的认知,一定是比其他人要深刻的多的。所以,你也可以看到一部分打辩论的人习惯于在各种问题上都插一嘴,并且在每一个领域的发言上,几乎都有着难以摆脱的自负感。

如果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当下大多数辩论比赛的选题,一般都是包含在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数十个人文社科领域之内的。而很多问题,这些领域的研究者往往都要进行持续几十年的研究,最终也不一定会有终极结论。但在辩论比赛中,那些对这些领域一无所知或者只知道皮毛的人,却要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唇枪舌剑的辩论,这注定了这些辩论既不会有严谨完善的争论框架,也不会有长期可信的调研数据,最终哪一方胜利其实对问题本身的解决都没有任何意义。

我举个例子,比如前两年上海举办的亚洲中学辩论赛中有这么两个辩题:

上海是否应该继续建造摩天大楼?
社会应不应该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说实话,我看到这两个辩题是被吓了一跳的。

先说第一个,“上海是否应该继续建造摩天大楼?”——就这个辩题,实际上是一个设计了城建、土木、市政、消防安全等众多领域的问题,放到现实中来讲,至少也得由市委成员组织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进行多年论证才可能有一个结论。对于这些问题,中学生能讲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来呢?

再看第二个,“社会应不应该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我就算现在的学生成熟的早,从小学开始就接触了编程知识,但正常情况下,别说中学生了,就算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了解能有多少?有几个敢说自己对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全都知道的?

那么,很显然,在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大佬看来,一群中学生在讨论“社会应不应该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完全是菜鸡互啄,但是在一部分参与的中学生看来,如果自己能打赢对方,那意味着自己对人工智能与社会的关系有着极为深入的认识。

当然,这里面说的只是一部分人,我也认识一些能分得清辩论技巧与正儿八经的研究的辩手,只不过这类人的比例相对少一些。

如果说辩论对一个人的成长会有点益处,那么它最大的价值是能够提升人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上的表达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欧美国家,那些“领导力”相关的课程,辩论都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之一。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辩论作为学校学习的重要科目,其直接的目的也在于为政治演说等场景进行服务。

也就是说,追寻“辩论”的起源,其实自古以来,“辩论”的根本目的在于“说服”,也就是“打败”别人的观点、让其他人认可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商务谈判、选举等场合中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在这个角度上讲,辩论是一个很有价值且很实用的训练。

只不过,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认为自己能在各个领域都迅速地“击败”别人,靠的并不是辩论技巧,而是因为自己卓越的认知能力,可以让他们在任何领域都比别人有更多的“洞见”,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而意识不到这一点,就是很有可能在辩论之外讨人嫌的。

下一篇 :2022年10月24日财神方位(打牌打麻将吉位)
相关内容

周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