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圈』提供在线八字起名、QQ和微信网名大全、十二生肖、星座运势等语言文化知识及相关查询工具。 投诉举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专题频道 > 实时热点 > 浏览文章

搅乱多国的“奥密克戎”威胁有多大?

来源: 乐趣圈 时间: 2021-12-03 阅读:

新冠病毒最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令全球紧张。自从欧洲第一例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确诊病例出现在比利时,全球多国陆续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确诊病例,而以色列更是祭出最严禁令,将禁止所有外国人入境。

网友观点

观点一:

当一种新的新冠病毒突变株又出现在大众视野。几天内,它影响了全球多地疫情形势、旅行政策,甚至全球的资本市场——从大宗商品到全球股市,都急剧震荡。

大家普遍慌了。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声明,将它列为值得关注的新冠变种,命名为奥密克戎(希腊字母ο,Omicron)。

让全球紧张的最新突变毒株,究竟变成了什么?对我们影响有多大?普通人该如何防护?

在回答这个之前,我们先看看发生了什么?

哪些地方发现了奥密克戎毒株?这种毒株有什么特点?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首次发现于2021年11月9日非洲国家博茨瓦纳采集的样本中。

11月24日,南非报道了该毒株的传播情况。短短2周内,新冠确诊病例增长了4倍[4],尤其在高登省,新冠检测的阳性率在过去3周内从不到1%大幅增加到超过2.3%,在那里,奥密克戎毒株占比增加到75%,取代德尔塔毒株,成为优势毒株[5,6]。已有英美澳加、日本、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对南非实施航空旅行禁令[7-8]。

11月26日,奥密克戎新冠病毒毒株,被WHO列为值得关注的新冠变种。

相比于其他突变株,这种毒株传播力更高、致病性更强(比如提高重症风险),或者可能威胁到目前我们防疫措施的有效性(比如降低目前诊断、疫苗和疗法的有效性)。

相比其他突变毒株,奥密克戎不同在哪里?

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毒株带有大量的突变,尤其刺突蛋白上出现了32处突变,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突变有助于病毒逃避免疫[9]。此前,大家熟知的德尔塔变异毒株,刺突蛋白上有16处突变[10]。

刺突蛋白是新冠病毒的关键部分,新冠病毒通过它识别人体ACE2蛋白,进入人体细胞。这个蛋白也是我们免疫系统识别新冠病毒的关键位点,是新冠疫苗和中和抗体疗法设计研发的主要靶标。

这就好比是射箭一样,靶子变得奇形怪状了,就很难射中了。

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极其大量”的突变,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突变很可能会改变新冠病毒入侵细胞的特征,并且可能造成免疫逃逸。

换句话说,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

新冠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全部加强,从而出现更多的突破性感染病例,并使得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中和抗体疗法的疗效大幅下降[10]。

还记得之前全球大流行的阿尔法、德尔塔变异毒株吗?

这些变异毒株的刺突蛋白上产生了一系列关键的突变,例如N501Y、E484K、P681H等,增加了变异毒株在人群中的传播力,提高了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免疫逃逸。

本次出现的奥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的关键位点新增了更多的突变,带有诸多关键突变(比如K417N、E484K等),大大增加了病毒的感染能力和传播效率,同时在一些关键蛋白上也发生了很多关键突变,可能产生干扰素拮抗等免疫逃逸效应,增强感染性和致病性。

目前,学术界的许多科学家和新冠疫苗厂商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同时测定它是否会使得现有的主流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下降。

相信很快就会有权威结果发布

为什么又是南非?

一年前,新冠Beta毒株,也是南非最先报道发现的。

为什么不幸会一再发生在南非这个面积不大的非洲国家呢?

这可能与艾滋病在南非地区的高度流行有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70%分布在非洲,53%分布在中东非和南非[11]。

由于生活习俗、医疗卫生等历史原因,艾滋病在南非及其周边区域的发病率很高。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20年权威统计数据,仅5900万人口的南非,就有78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15~49岁成人的感染率为19.1%,其中,男性13.5%,女性24.7%[12]。

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水平有缺陷。

假如患者混合感染其它病毒,如新冠病毒,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细胞,无法被免疫系统识别、清除或消灭,病毒就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复制,同时源源不断地发生变异。

2021年6月4日,在线医学期刊medRxiv发表了一篇病例报告,南非研究人员报道了一名36岁的艾滋病晚期南非女性患者,感染新冠病毒216天后才被治愈,新冠病毒在其体内发生了32次突变,其中13次突变发生在刺突蛋白上[13]。

许多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新变种频繁出现与南非地区艾滋病的高度流行之间可能存在着联系。晚期艾滋病患者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突变的一个来源,科学家也在呼吁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检测和治疗。

新冠病毒会与艾滋病毒融合产生一种全新的病毒?

不会。

新冠病毒和艾滋病毒,虽然都是RNA病毒,但两者完全不同。

打个比方,新冠病毒就像是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而艾滋病毒就像是海底淤泥中的微生物,两者很难见面,更别谈融合在一起了。

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以单链RNA的形式,存在于肺部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而艾滋病毒的基因组整合在淋巴T细胞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上,两者处于不同的空间。

新冠病毒的基因组比艾滋病毒大3倍,两者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很低,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中不包含任何艾滋病毒特异性的片段[14]。

总之,新冠病毒和艾滋病毒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两者可以发生“融合”,而产生全新的一种病毒[15-16]。

我们该如何面对与新冠病毒的持久战?

如今,我们已经基本知道,人类与新冠病毒的较量很可能是一场“持久战”。

病毒自身变异和人类的防控措施都会不断升级。

新冠病毒不停变异,变得越来越适合在人类社会生存;

我们也越来越多采用戴口罩、隔离防护、体外消毒剂、接种疫苗、注射或口服抗病毒药物等诸多手段,阻断病毒在人类社会的传播。

双方的火力都不断在进阶。

但这并不意味着疫情不会结束。

随着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掌握的武器越来越多,未来的新冠病毒也不再令人恐惧,极有可能成为类似于流感一样的普通传染病,我们还会恢复正常的生活。

面对德尔塔毒株也好,奥密克戎毒株也罢,我们需要做的,还是那“三板斧”:

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消毒环境等;

切断传播途径:维持社交距离、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风等;

保护易感人群:适时接种疫苗,普及加强针等。

在历史上,我们战胜了很多病毒,这些病毒都是刚进入人类社会时人们恐慌,随着我们对其不断研究和认识,最终我们不再害怕,直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回过头来,新冠奥密克戎毒株,虽然传染性、致病性等都有可能加强,但并不是不能战胜的可怕敌人。

未知让人恐惧,而此刻,有无数科学家在不断研究和破解它。

对于我们普通人,抗击疫情的最好武器永远是保护好自己。

观点二:

B.1.1.529 变异株一经发现引起全球重视,WHO 2天后召开紧急会议将其命名为 Omicron。

对于新型变异株,大家关心的无非两个方面:

传染性和致病性。

但由于发现时间短,病例少,相关研究数据缺乏,

目前也只是止于突变位点带来的危害的猜测而已。

Omicron的传染性很可能在 Delta之上,

但从目前的仅有的病例看,症状可能比 Delta轻。

一、先说传染性方面

Omicron之所以引发关注,

源于其是迄今为止变异程度最高的毒株,

该病毒总共发生至少 50个变异,

其中,有 32个发生在刺突(S)蛋白上[1]:

S蛋白突变数是 Delta变异株的两倍,

也目前突变株中 S蛋白突变数最多的。

Delta与 Omicron S蛋白变异对比图 图源@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

Omicron上的 50个突变位点汇总 图源@英国公共卫生部

除了变异数量上的翻倍骤增,

目前 Omicron都有哪些威胁性变异呢?

图源 @英国《每日邮报》

1、刺突(S)蛋白变异——复制能力增强 & 传染性增加 & 可能存在免疫逃逸

① 与 Delta和 Alpha突变株有多处重合,

因此 Omicron可能有复制能力增强。

与 Delta和 Alpha突变株有多处重合

② 尤其是它的弗林切割位点附近有

P681H+H655Y+N679K突变,

可能增强病毒复制能力和传染性。

关于 P681H突变增强新冠复制能力和传染性的研究可以看我这篇:

③ RBD(受体结合域)具有 11个突变,

是 RBD突变最多的突变株,

很可能产生免疫逃逸(待研究),

影响抗体识别(单抗药物受影响)和疫苗接种。

对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和检测几乎无影响。

2、核衣壳(N)蛋白变异——传染性增加

除此以外,

N蛋白上具有 R203K/G204R,

有助于增加毒株的复制能力和传染性。

此前,《Cell Host&Microbe》发表了相关研究[2]显示:

新冠上的一个 N蛋白突变 R203K/G204R相比突变前更具有复制优势,在人肺细胞和仓鼠中的传染性增加。

而在新冠患者中,203K/204R与新冠重症呈现相关性。

因此,203K/204R突变有助于增加新冠变异株的传播和毒力。

3、膜(M)蛋白变异——传染性增加

NSP6上的缺失△105-107,

可能会导致变异株的传染性增加(待研究)。

NSP6蛋白是新冠的一种由螺旋结构组成的跨膜蛋白,一些区域(91-112)位于膜外,与宿主蛋白存在重要的相互作用[3]。

如果光从目前的突变位点上看,

Omicron确实在传播上是个“王炸”,

甚至拥有 Delta两倍以上的传染力。

但需要强调的是,

变异数量多并不意味着情况会严重,

如果是有益变异,会扼制传播或减轻病症,

还有更多的无关变异。

如果是有害变异,无非也是 2方面:

是否加速了传播,或加重了病情,

其中包括免疫逃逸机制的出现。

但很明显,

B.1.1.529突变的方向更多是将传染属性点满。

二、再说说症状方面

症状和死亡方面目前证据不多,但有迹可循。

第一位发现 Omicron变异株的南非医生 Dr. Angelique Coetzee(执业 30年且也是南非医学会主席)表示——

此变种病毒在数十位病患身上所产生的症状不寻常但很轻微,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且约半数未施打疫苗。因此她也担忧此变异株对于年长且未施打疫苗者会造成严重症状。

Dr. Angelique Coetzee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

所有确诊者症状轻微,比如——

肌肉酸痛、

连续好几天的疲劳或不舒服、

无咳嗽或轻微咳嗽、

并未丧失嗅觉与味觉。

这些症状和 Delta区别还是挺大的,

尤其是无咳嗽(轻微)和未丧失嗅觉与味觉。

如果 Omicron变异株在传播上获得突破性变异,在症状上则表现轻微,倒也是符合病毒演化的一个常见方向。

但这个说法目前也只是基于南非的数十个确诊(年轻人)而言,老年人的情况如何?还无法判断。

另外,有约半数未打疫苗,一方面说明 Omicron变异株是存在突破感染的,另一方面疫苗的作用很难在数十位患者身上得到体现。

所以关于 Omicron变异株是否毒性降低,

我们大可再观察几周再下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

Omicron变异株在传染力上确实是出色的。

如下图,Omicron在南非短短 10天的斜率远超以往的 Beta和 Delta——

B.1.1.529变异株 11日发现于博茨瓦纳,

继而在南非检出诸多病例,

目前已波及至少 10几国。

另外,13日南非返中国香港 1例,目前因交叉感染,共有 3例。

南非、博茨瓦纳提交的Omicron数据&发育树 图源@nextstrain

对于传播力如此强的变异株,

限制入境是放缓毒株传播的有效途径。

英国卫生部最先宣布从 26日起,

将南非等 6国加入红色名单,

暂停所有的直航航班。

南非、博茨瓦纳、莱索托、斯威士兰、津巴布韦、纳米比亚。

随后, 德国、西班牙、法国、加拿大、瑞士、土耳其、新加坡、菲律宾等也纷纷跟进。

自从 WHO将其命名为 后,美国也宣布将从 29日起对 8个非洲国家实行入境限制(什么事都得过了周末再说~)。

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纳米比亚、莱索托、斯威士兰、莫桑比克、马拉维

以色列、日本更是宣布 禁止所有海外旅客入境。

只是,发现了 1例,也就意味着可能会出现更多病例。

为什么会出现像 Omicron这样的新变异株?

我很久之前就提醒过——无论印度美英如何养蛊,非洲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那里不只是艾滋病人多,加上新冠检测率很低,疫苗不平衡等因素,更容易养出“蛊王”来。

比如——

伦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巴洛克斯分析说:

Omicron的出现可能是新冠针对免疫系统较弱或未获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攻击,从而在慢性感染期内突变演化而来。

而网传美专家称 Omicron可能增强了 500%的感染力,我没看到相关研究,多半只是猜测。

但 奥密克戎(Omicron)的传播性可能是 Delta变异株的 2倍以上,毕竟在传染属性已经被点满。

下一篇 :希腊警察做假证案震惊全国:贩毒敲诈谋杀!一张身份证曝出大案
相关内容

周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