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趣圈』提供在线八字起名、QQ和微信网名大全、十二生肖、星座运势等语言文化知识及相关查询工具。 投诉举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专题频道 > 实时热点 > 浏览文章

如何评价“Avatar”的译名“阿凡达”?

来源: 乐趣圈 时间: 2022-12-15 阅读:

Avatar 译为“阿凡达”确实不合常规,如何评价“Avatar”的译名“阿凡达”?。只是在影片本身的现象级成就面前,这个问题变得无足轻重了。引进片的译名,对于普通电影宣发效果影响很大。但对于堪称影史里程碑的巨作,那就只是个符号。不论叫“阿凡达”,叫“阿瓦塔”,还是叫“化身”,叫“替身”,叫“天神下凡”,甚至起个和原名没多大关系的标题比如“异次元战神”…… 都改变不了它的影史地位。

很多著名影片引进时是另起标题的。比如在大陆市场

  • The Matrix 叫成“黑客帝国”
  • Inception 叫成“盗梦空间”
  • Mission: Impossible 叫成“碟中谍”
  • The Bourne ... 系列叫成“谍影重重”

通常,只有涉及人名地名物名族名以及各种“字面含义不明显的专有名称”时,才有可能音译。

只是“有可能”,实际上“另起标题”还是很常见,比如《谍影重重 1》不叫“伯恩身份”,《寻梦环游记》不叫“可可”,《金刚狼 3:殊死一战》不叫“罗根”。

正因为有这样的惯例存在,当年很多观众以为潘多拉星球上的原住民就叫“阿凡达”,尽管在电影里它指的是通过心灵连接由人类控制的混血生命体

在电影问世前,avatar 这个词在英语受众看来是有特定意义的,并非含义不明的音节代号

这个词源自梵语 अवतार,已进入英语并衍生出相关含义。就如同来自梵语 मार 的借词“魔”属于汉语词汇一样,来自梵语 अवतार 的借词 avatar 也早已出现在英语词汇中了。

某种程度上看,Avatar 译成“阿凡达”,就有点相当于

  • 《终结者》Terminator 译成“泰米内特”
  • 《铁血战士》Predator 译成“普列德特”
  • 《异形》Alien 译成“埃里恩”
  • 《变形金刚》Transformers 译成“特兰斯弗默”
  •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译成“布雷德兰诺”

或者反过来

  • 《战狼》英语译成 Zhanlang ……

这些说法在影片里都是“专称”,但却不像“敦刻尔克”Dunkirk 、“阿丽塔”Alita、“哪吒”Ne Zha 那样在母语受众看来也只是个名字

按照引进影片的翻译惯例,前面那类通常都会起个“可理解的”译名。因此我们会看到作为“复仇者”的“钢铁侠”,而不是作为“阿文者”的“艾伦曼”。

那么 Avatar 最初为什么译为“阿凡达”呢?

最常见的推测是出于创作者或版权方的要求,参照《哆啦 A 梦》的例子。

《哆啦 A 梦》这个译名为什么要带英文「A」?

但具体到《阿凡达》的例子上,关于这种说法,小编暂未找到原文佐证。

假如是版权方硬性规定要音译的话,为什么大陆以外其它华语地区可以不音译呢?

况且,即便是版权方的要求,作为商业电影而非作者电影,也必然会结合市场考虑,不可能没有任何动机就拍脑袋决定。

最终采用这版标题的初衷,更有可能是:为了体现“异域感”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avatar 这个词最初来自梵语,对于英语母语者而言,相比固有词以及常见的法语拉丁语借词,借自梵语的 avatar 最初是有些“神秘感”和“疏离感”的。

不过,这种感觉,和汉语母语者看到“阿凡达”三个字的感觉并不相似

英语里的 avatar 早在80 年代就开始术语化,后来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日常化了,尽管母语者仍然觉得它是“外来词”,但却不再会觉得它是“生词”了。

  • 在网络游戏中,它可能是“虚拟角色”。
  • 在社交媒体中,它可能是“用户头像”。
  • 在客服系统中,它可能是“聊天机器人”。

而绝大多数汉语母语者,在最早听说到《阿凡达》电影之前,对这三个字的感觉完全是陌生的,和从未见过的人名地名没有任何区别。

“泰坦尼克号”有个“号”字,配上海报还大概能猜出是轮船的名称。而“阿凡达”这个标题对于还没看过电影的人而言,信息量几乎为零。当年上映时宣发都是以《泰坦尼克号》、卡梅隆、金奖导演、3D、革新影史、视听盛宴等各种关键词去铺的,映前靠超高预期,映后靠炸裂特效,口碑迅速发酵,才硬生生将“阿凡达”三个字打造成顶流热词。

现今人们之所以不再觉得陌生、难记,唯一原因是《阿凡达》影响力实在太深远,单枪匹马凭一己之力火爆出圈,即便是路人也无数次看到过这个名字了。

只不过,没具体了解过影片的路人,仍然很可能认为海报上的蓝皮肤外星人都叫“阿凡达”。
下一篇 :可怕!女子混吃7种感冒止咳药全身长满脓疱
相关内容

周易老师